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的后面两章都很长。
这几天抽时间看完了第四章,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教育这一段。
有关教育的话题太深刻,还是先说说有意思的事情。
- 费曼先生去康奈尔大学任教,自认为油尽灯枯,江郎才尽,不过在一次计算盘子飞碟中找到了久违的“玩心”,摆脱了之前的各种消极状态。不过这其中也放弃了去很多研究院和大公司的机会。
- 费曼先生一直觉得自己不够man,为了表现man,在酒吧和别人打架。后来认识了夜店的主持人,搞清楚了自己为啥每每都被当成了冤大头,买酒给mm还得不到任何好处。拜师主持人,学到了把妹不被骗的技术。
- 心算各种对指数啥的,当然是利用了数字的性质,还用了插值法等等。有个日本算盘高手,就会打算盘,不懂数学,计算方面输给了费曼。懂技术,懂原理很重要啊,哈哈。
- 爱玩的费曼先生去了巴西,学了乐器,还参加了狂欢节,最重要的是,受到了美国驻巴西大使馆官员的褒奖…我了个去,这都是啥情况。
最后,谈谈教育。
费曼先生描述了巴西当时的教育情况,当然,他教授物理,也只说了这一科学方面的东西。但是,让我这个受中国教育的孩子,压力很大,很多很多问题在我的身上都有着影子,甚至说是一模一样的。
教科书,呆板,按照费曼先生说的,用一个名词去解释另一个名词,学生根本不理解原理或者本质。记得初中刚学物理,那个时候就有光学的法线什么的各种定义,会解题,然后呢?光的相关实验和原理都不知道。本科做了些基础实验,懂了一些。但是有更高深的电磁理论去解释光,这个时候又是只记得一堆定义,不理解,考试就靠些皮毛糊弄过关。
学生上课不提问,这样会浪费别人时间,大家就是做笔记,背笔记。巴西许多年前出现的问题,中国现在也有。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在百度等待面试,排后面的一个女生拿出一个本子,上面各种计算机基础的定义,原理,比如死锁的条件1234,数据库的xxx1234。还给另一个同学说,这都是她总结的之前笔试面试不会的题,但是很努力了,还是没进过终面。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学习的,对于很多方面,我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操作系统的进程和线程,就会背书上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呢?互斥的各种原理背下来了,又能怎么样,都没有亲手实现或者利用他人的成果做实验。这样学来的东西也就能应付考试吧。
关于兴趣。我们往往都在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不是真正的对他感兴趣。从别逗了费曼先生书中,可以看出来,费曼在物理理论方面能有这么高的造诣,完全是因为他对物理很感兴趣,做物理研究对他来说就是玩儿,还玩的很投入,很尽兴。感叹我这些年了,到了大三才觉得计算机有兴趣,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愿一直有兴趣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