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点前进...

0%

人类简史 | Part2 |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种植小麦,每单位土地上就能提供更多的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也呈指数成长。
这正是农业革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人类就像许多哺乳动物一样,自然有荷尔蒙和遗传机制来控制生育数。
Leo:书中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对。大学生投身劳心劳力的工作,努力赚钱,好在35岁退休,从事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业?到了35岁呢?背着巨额贷款,子女学费,高级住宅区的豪宅,每家得有两部车,生活里还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该怎么做?放下一切回去采果子挖树根吗?不,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的半死。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变成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
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结果并没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乐见的。
在传统的想象中,认识先建立起村落,接着等到村落繁荣之后,再在村落中心盖起信仰中心。但是哥贝克力石阵显示,很可能其实是先建立起信仰中心,之后才围绕着它形成村子。
蛋鸡、奶牛和提供劳力的役用动物有时候能够多活几年,但代价就是过着完全不符合他们天性和渴望的生活。
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总是随之增长。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有些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
不管这条路的尽头为何,现在都已经无法回头。
早从农业时代一开始,“未来”就一直是人类心中小剧场的主要角色。
Leo:我们现在也还是天天忧虑,考虑未来的生活。
农民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
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时间并不足以让人类发展出能够大规模合作的本能。
秦朝和古罗马帝国,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
另外两个史上最有名的虚构故事:第一个是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这可以说是几十万古巴比伦人的合作手册;第二个是公元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这可以说是现代数亿美国人的合作手册。
《汉谟拉比法典》认为,巴比伦的社会秩序根源于由神所指示、普遍且永久的正义原则。人类分成男女两种性别,以及上等人、平民和奴隶三种阶级。
《独立宣言》宣告自己是普遍和永恒的正义原则,一样找了神祗来背书。
即使说的是“人人平等”,也只是虚构的概念。所谓平等的概念,是与“创造”的概念紧密相关。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
光靠暴力还不足以维持由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我们另外还需要一些真正坚信如此的信徒。
如果人们希望某个由想象构建出的秩序能维持久远,大部分的人(特别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须真正相信它。
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是由伟大的神或是自然的法则所创造。
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
有三大原因,让人类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的:

  1. 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的世界结合
  2. 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巴银子到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
  3. 想象构建的秩序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不论是美元、人权还是美国,都是存在于数十亿人的共同想象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并无力撼动这些概念。
    为了改变现有想象构建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构建出另一套秩序。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第七章 记忆过载

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构成,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DNA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人类大脑并不是个很好的存储设备,原因有三:
第一,大脑的容量有限
第二,人类总难免一死,而大脑也随之死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的大脑经过演化,只习惯存储和处理特定类的信息。
文字是采用实体符号来存储信息的方式。
很多文字新鲜但不实用的文字,原因就是在于这些文化没能找出方法来有效编目和检索数据。
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
印度教徒则相信,是宇宙的力量划分了种姓的阶级。
各人种之间,肤色和毛发等有着客观生物学差异,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智力或道德观。
阶级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
Leo:几乎每种社会都会以“污染”和“洁净”的概念来做出社会及政治上的隔离,清朝,皇室满足的血就不能被汉族人污染,如果混血的皇子,铁定当不了皇上。
富者越富,而贫者越贫。教育带来了进一步的教育,而无知只会造成进一步的无知。历史上过去的受害者,很可能会再次受害。而历史上过去的特权分子,他们的特权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性别的阶级,有着极高的重要性。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区别男女,而且至少在农业革命以降,几乎世界各地都是男人占尽好处。
一项黄金法则就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通常把生物学上的区别成为性(sex),而文化上的区分成为性别(gender)。
要当好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不但过程复杂,而且要求苛刻。“够男人”或“够女人”的标准多半来自文化,而不是天生自然,所以没有什么社会是在人一生下来之后就觉得男性够男人而女性够女人。
当男人有什么好的?至少农业革命以来,大多数人类社会都属于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
尽管男人和女人的定义在各种文化之间有所不同,但有些共通的生物因素,让几乎所有文化都重视阳刚胜过阴柔。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原因为何,虽然有各种理论,但没有任何一个真能完全站得住脚。
如果真的一切只看体力,智人在食物链里就只能处于中间的位置。然而,智人靠着聪明才智和社交技巧,让自己跃升到了食物链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