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点前进...

0%

贪多嚼不烂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又想一本一本的刷计算机的经典书籍,又想一点一点的啃数学,还想着兼顾物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最后,还想着好好学习英语。考虑第一句,怎么可能都做呢?即使都做,能做好吗?

精力的第一个层面,时间。看计算机的时间多一点,那么看数学的时间就会少一点,思考物理的时间多一点,遐想算法的时间就会少一点,练习听力的时间多一点,训练思维的时间就会少一点。上帝很公平的,每个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
面对第一个问题,时间不够用。从三个方面解决。舍。想想自己到底想到的东西,把经济学进阶的书和公开课从自己的TODO LIST里面删除掉,看看科普级别的或者入门级别的,就好了。效率,提高效率,个人觉得从睡觉时间、从锻炼身体的时间里面省出来一点学习是不对的,因为睡眠、健身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亚于学习。改进现有的做事的方式或者安排,提高效率。优先级。应该给自己排一个优先级,每个方面投入多少时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分清主次。比如,计算机和英语优先级高,博览群书的优先级相对而言低一些。

精力的第二个层面,身体,精神。身体好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反之,身体难受,应该尽快休息,尽快恢复到好的状态。精神状态也是类似的。之前的有些做法,身体不适或者精神状态不好,为了学习而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的效果也不好。

学习这件事本身,也应该多总结。以前,我总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很多人都说不要输在起点,可是事实是不同人的起点本就不一样,或许已经输在了起点,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进步。而我现在觉得,人生或许是一场场的短道冲刺组成的,当然,对于起点不同这件事,我的看法没有变,输在起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最后仍旧输在终点,哪怕少输一点,或者达成自己的目标也好啊。接着扯短道冲刺,精力这玩意可能也是循环往复的,充沛的学习,用的差不多了,想办法冲一点,恢复精力,再学习,以此循环。所以,在处于学习低估的时候,要想想是不是精力用没了,适当的减速,恢复精力,再努力冲刺。
工作时间不长,3年半,观察了很多人的事业发展,有大神级别的快速晋级,但是,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遇到事业的发展期,比如有前途的项目,给力的老板,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抓住机会,努把力,冲刺一下,上升一个台阶,有的时候呢,为了寻找这么好的条件,转战个两处,发现两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做成,也是有的。感觉这和我说的人生是短道冲刺有点类似吧,不过冲刺完了,可能有的时候也没能抓住机会,上升一个台阶,别气馁,找一找,还是会有这样子的机会的。不过话说回来,能抓住机会的,往往是能力不错,在平常时有所积累的人。

啰七八嗦一大堆,其实就是思考了下当下和长远的规划,调整了一下前进的方式,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