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反函数的导数;对数函数 Derivatives of Inverse Functions and Logarithms
反函数的导数
1.5节中例3的函数,反函数是。下图展示了两个函数的图像。
计算它们的导数
可以看出,导数是另一个函数的导数的倒数,所以斜率是另一条线的倒数。
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沿着翻转非垂直、非水平的直线,斜率总是变成倒数。如果原始直线的斜率是,那么镜像直线的斜率是。
对于其他函数,的斜率也符合这个规律,不过需要小心处理对应的点。如果在处的斜率是,且,那么函数在点处的斜率是。如下图所示:
令,有
如果在处有水平切线,那么反函数在处有垂直切线,斜率无限大说明在该点不可导。
定理3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函数在区间上有定义,并且存在且在上不为零,那么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可导的。在处的值是在处的值的倒数。
或
定理3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在定理描述的条件下可导;二是在可导的前提下它的导数。下面证明后者。
例1 函数,其反函数是,导数分别是。
应用定理3计算的导数
在某点处检查定理3的正确性。令,。定理3告诉我们在处的导数和在处的导数互为倒数。也就是说
如下图所示:
例2 令。不计算的公式,计算在的值。如下图所示:
解:应用定理3
自然对数函数的导数
我们知道指数函数在各处可导,应用定理3可以找到其反函数的导数: 除了应用定理3,我们通过隐式函数的求导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的导数 应用链式法则可以得到任意正函数的对数函数的导数
例3
(a)
(b)
(c)
时,的导数是;时,的导数也是。
(a)说明和的导数是一样的。对于任意常数,如果,都有
例4 一条穿过原点的直线是的切线,斜率是。求。
解:假设切点在处,那么切点是,那么直线的斜率是
如下图所示:
该点的导数是,所以
的导数
我们从求的导数开始。,那么 因此,如果,函数是可导的,且 这个推导过程说明为什么微积分中偏爱。如果,那么,所以 应用链式法则,我们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
如果,是关于的可导函数,那么是可导函数,且
例5
(a)
(b)
(c)
3.3节中,我们研究了指数函数的导数。是极限,且表示点处的曲线斜率。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斜率的值 如果,那么 但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论证这些极限是存在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的推导的前提就是这些极限存在。第七章会论证这些。
现在我们对于任意底数,求函数求导。通过换底公式有 两边同时求导 如果是的可导函数,且,那么根据链式法则 对,有
对数求导法
对于只涉及乘法、除法和幂次的正函数求导,我们可以在求导前对两边取自然对数。这使得我们可以简化求导过程。这种方法称为对数求导法(logarithmic differentiation
)。
例6 求下面函数的导数 解: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简化函数 两边同时求导 那么 如果使用导数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和幂次法则求解的话,推导过程会长的多。
无理指数和幂次法则
第七章我们会给出自然对数和指数函数的精确定义。我们可以用指数函数定义指数函数,那么可以拓展任意正整数次幂到任意实数次幂。
对任意和任意实数,有
上面公式使得不必只是正整数或者有理数,可以是任意实数。下面是更一般的幂次法则:
对任意和任意实数,有
如果,如果存在的话,那么这个公式也成立。
证明:对指数函数的公式两边同时求导
如果,那么直接就有
如果,令,如果存在,那么
利用隐式求导和例3(c)中的结论得到
所以
当时,从定义出发
例7 求的导数。
解:由可以得到
对使用对数求导法也可以方便的得到同样的结果。
使用极限表示
1.4节我们给出了的定义,一组曲线,恰好有一底数使得在轴交点处的斜率是1,这个就是,满足
我们可以把表示成极限的形式:
证明:如果,那么,且。根据极限定义
两边求自然对数
如下图所示:
根据极限表达式可以得到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