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有吸引力的心灵

本文示例:
加粗斜体为每一章标题下的话
加粗为书中加粗的话
没任何标记的是个人认为有意义的话,或者稍加斜体修饰。

引用标记是我想所的话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准确地说,是一本关于六岁以下儿童教育的书。

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儿童具有吸收能力的心灵,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主动的学习成长,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只需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就可以了,不要干扰他们。

本书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介绍了 20 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阐述了为什么要重视儿童的教育,特别是心理上的。接着从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语言、动作、需求、心理、性格等,详细阐述作者的观点。最后,告诉老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没有任何儿童教育基础的我,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观点,认为说的没问题。结合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超自己之前的想象和认知。比如在沙发上爬对高度的认识;再比如对世界的探索,非常好奇、大胆且谨慎,总是要尝试,但过程是一点点地试探,先用指头沾一下就离开,时间加长,再用整个手探索,最后就对某个事物比较熟悉了。

养娃之路就是陪他一起成长的路。且行且长,且珍惜。这类讲教育的书籍还是要经常读,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慢慢构建自己的一些体系和思想。

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儿童拥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世界,教育就应该以发展儿童的潜能为奋斗目标。

教育是重建世界的最好方法

教育被人们广泛地认为是实现世界重建的最好方法。

教育要发展儿童的潜能

婴儿出生后的最初两年对他的一生是非常关键的。

教育应该在婴儿一出生就开始。

这里说的教育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在婴儿出生的早期阶段,教育是指帮助婴儿发展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

自从在地球上出现和生存以来,人类从来没有考虑过蕴藏在自己身体中的巨大潜力,致使今天即使我们的文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却没有发现婴儿的精神世界蕴藏着极为宝贵的财富。直到最近,才有人提到了这种潜能的存在。

有吸收能力的心灵

儿童有一颗可以吸收知识的心灵,具有独自学习的能力。

每一个儿童自身好像都有一个勤勤恳恳、技术娴熟的老师。

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天性

教育是人类自然进行发展的一个过程。老师的任务是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

如果一个人的天性能够自由地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那么他的精神肯定没有曾经因为受到压制而情绪低落。

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应该以人类的个性作为基础。

最初的三年最重要。

决定一生的教育

教育不应该只停留于课程表,而要同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终生教育能够让人获得成功。

人们努力通过运动来减少课程的数量,希望减轻学生的大脑负担。但是,这个运动并没有触及“怎样才能让儿童轻松学习”这个问题。

教育要以人为本

社会、学校、家庭,不应该撕裂来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教育不应该只停留于课程表,而要同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新生儿的力量

襁褓中的婴儿具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精神力量。

到目前为止,大家都认为孩子的母亲于创造性能力关系最大。母亲教会孩子走路说话等,其实这些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成长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承认儿童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并不会降低父母的权威。

教育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者被视为生产财富和福利的人,是建设社会文明的主要力量。

管中窥豹,至少在在那个年代的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很有影响力啊。

教育,有助于声明发展的教育,开始于婴儿出生那一刻的教育。它是一场和平的革命,同时把所有事物都吸引和集中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核心上。儿童依靠自己神秘的心理力量进行着这场革命。

成长的不同阶段

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是 0~6 岁这一阶段,而并不是大学阶段。因为,人类的智慧是这个阶段形成的,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发展并定型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 3 个阶段

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到 6 岁这个阶段。

6 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可以上学的智慧了。

6~12 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 12~18 岁,儿童的心理成长进入第三个阶段。

脱离实际的教育

心理学家们都很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在这个人生阶段,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有些像 0~6 岁的阶段。

年轻人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去课堂听讲,但听讲并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

0~6 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有吸收力的心灵

在婴儿时期,大脑并没有沉睡,它以一种跟成人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一个特殊的成长步骤。

儿童运用自己的天赋来吸收周围的知识,而不是根据主观的意愿去获取知识的。也就是说,他们通过一种天生的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知识。

成人是用大脑去学习知识的,而儿童却是在一种心理能力的作用下直接地吸收知识的。

婴儿的学习方式

儿童学习动作并不随意,而是有一定之规,每一种动作的学习也都有特定的时间。

神秘的领域

其实,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育,而是为婴儿的大脑发育提供应有的帮助。

大自然的所有作品都充满了神奇!

新的途径

儿童要做的是努力去打造一个真正的人。儿童的生命朝着不断完善和完美的方向发展着。

现代生物学的新方向

胚胎学于细胞生态学。(在作者那个年代是新方向。)

儿童的生命

与成年人逐步走向死亡不一样,儿童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生命和辉煌。他要做的是努力去打造一个真正的人。

儿童十分愿意去做完善自己的事情。儿童的生命因这一过程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而对成年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却充满了压抑。

上面两句话实在令我这个成年人伤感。

父母的爱

自然赋予了父母爱儿女的心,这种爱是装不出来的,它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成人对婴儿的爱是非常伟大的,能够促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去牺牲。

最凶猛的动物,也会对它们的幼崽表现出温情;平时非常温顺的目录为了保护小鹿也会表现出异常的凶猛。

研究必须从儿童开始

成年个体对幼崽的爱是生存和物种延续的主要原因。

造物的奇迹

每种动物,每种哺乳动物,也包括人这种最高级的动物,都是从简单的细胞发展而来的。

胚胎学的发现

毫无疑问,胚胎学是最神奇的科学之一。

生命源自简单细胞

基因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基因的组合有所不同,每个人才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同一对父母生出的两个孩子也会有美与丑、强与弱、聪明与愚笨的区别。

胚胎的生长和发育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器官被叫做“植物器官”,因为它们只为生物的植物性或者非活性的部分进行服务。

为了能够满足未来器官工作的需要,这些细胞都在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器官都是由特定的细胞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功能,并且同其他的器官完全不同,而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各器官的正常工作来说,这些功能都是非常必要的。

胚胎学和人类社会

所以,对于细胞来说,没有什么选举工作,而是存在着一个慢慢锻炼适应条件的过程。

人体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最后长大成人,这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奇迹。假若我们没有为这个伟大的奇迹而感到震惊,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时时刻刻地发生在我们眼前。

如果我们去研究人体内的种种化学反应,我们将会发现,人体就是一个完整的、设备精良的化学实验室,它能够自己完成加工合成的工作。

胚胎学与行为

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将自己创造自身的所有东西,而不是在周围的人群中索取,也不是向他的家庭索取。

胚胎发育的多样性

环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其实,胚胎可能会受到人为影响。也就是说,通过在实验中对胚胎施加影响,人们能够改变人生的进程。

胚胎学与行为研究

与人类的原始生殖细胞里没有人类似,新生婴儿似乎也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个性。 最初,人类的心理平台只是一个物质的堆砌。心理个性由我们所说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完成。

如果器官的发展要晚于中枢,那么,这些器官的形成就一定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也可以说,生命或许是造物的一种手段,而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特定的任务,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中的仆人或者工厂中的雇员。

生命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表面现在的形态不能仅仅归因于风和水的作用,动物、植物和人类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它们物种自身在地球上得以延续,它们对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物种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

童年时代的意义

儿童不只是具有创造自我和追求完美的能力,另一种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和谐,并服务于整个生物群体。

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我们发现,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将自己创造自身的所有东西,而不是在周围的人群中索取,也不是向他的家庭索取。

儿童有一种超然的态度,源于本能,通过从周围环境中学习知识,儿童来塑造自己的性格。

由此可以知道,在刚出生的时候,生命个体能够毫不费力地进行无意识的学习,并掌握很多东西。

精神胚胎

新生儿在这一特殊的成长时期要经历的活动都是极具创造性和构建性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是生命路程的新起点

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则更进一步,有两个胚胎期。

“精神胚胎”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成长中的婴儿不但具有学习的能力,能学会像成人那样运用力量、智慧和语言等,还具有根据周围环境塑造自己性格的能力。

儿童生命的第一阶段是适应阶段。

儿童的行为发展不但能够适应时代和地域的要求,也能够适应出生地的风俗习惯。

社会习俗和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个性等各种情感形成的基础。

婴儿具有心理生命

新生儿的“出生创伤”

婴儿是突然地、非自愿地降生到这个陌生世界的。这里的环境与他们之前在子宫中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

成人的作用是就是要给婴儿提供环境,帮助他们适应这个世界。

动物的种族本能是在刚刚出生时被唤醒的,而不是被艰难的环境刺激产生的,是动物的行动促进了其本能的发展。这时,一种潜在的力量——精神胚胎被唤醒,它会帮助婴儿完成许多极具创造性的工作。

婴儿的成长以心理为起点

既然婴儿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拥有一定的天赋本能,他们就不得不靠自己,构建自己的心灵生活,建立自己对外信息的传递机制。

婴儿的成长不是以身体为起点,而是以心理为起点的。

如果遗传了跳跃能力的动物,在出生后不久就具有越跃过障碍快速逃跑的能力。婴儿并不具有这些天赋本能,但人类具有学习的天赋。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最先发展的是心理,器官的发展是在心理发展之后开始的,并由心理所控制。 心理发展没有界限。

How to read a book 告诉我们,心智的发展是没有上限的。

心理的发展只与一种神秘的力量有关,就是要适应以后的生活。

对处于“精神胚胎”阶段的婴儿,我们能做的只有帮助这些生命适应环境,进而促进其发展。

这种教育就必须适应这一时期婴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保证婴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以宁静、愉快和不懈努力的状态发展。

回归子宫的倾向

回归倾向的主要表现就是新生儿还留恋于出生前的状态,拒绝进行发展。

无知地对待儿童,比无知地对待成人后果要可怕得多。这会在婴儿的心中产生巨大的障碍,进而形成一种阻碍世界发展的个性。

“星云”式能力

我们将婴儿的这种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吸收知识的创造能力比做天体中的“星云”。 天体中星云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几乎到了没有密度的程度。但从遥远的星体看去,它们却具有一定的密度。

儿童并没有遗传某种语言模式,而是遗传了在潜意识中吸收、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整体,通过从周围环境中主动吸收知识来自我完善自身的结构。

儿童的独立历程

儿童要求独立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对儿童的自然成长给予足够的关注,儿童就会逐步实现独立。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基本要求

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地完善自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儿童热爱他生活的世界。世界对儿童来说充满了丰富的感官刺激。

身体独立的过程

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是儿童独立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学习走路对儿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位于大脑底部的小脑

在婴儿开始走路之前,骨骼必须先完成钙化。

在此之前,我们不能教儿童走路。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在养育孩子时,成人必须要依据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同样的,如果我们想阻止儿童走路也是不现实的,器官在发育成熟之后必须投入使用,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则。

儿童只有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经验才能得到完全的发展。我们将这种吸收经验的过程称为“工作”。

在精神上独立

那么,儿童在不断地获取独立的过程中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目的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于儿童的个性。这种个性能够保护儿童不断地发展。

婴儿的第一本能

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

最好的生活就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用做的话,那么婴儿在出生之前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儿童的学习环境不应该有过多的障碍,环境中的障碍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全部消除。

心理成熟要通过环境经验才能实现

“成熟”的过程不仅仅是基因作用的总和,因为除了基因的影响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环境在“成熟”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的成熟只有通过“环境经验”才能实现。“环境经验”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改变形式和内容,因为“有目的的行动”也在改变。

人具有吸收能力的大脑结构体系在出生时就有一种力量——有目的的行动。

人类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发展受到具有吸收能力的大脑、敏感期等多方面机制的影响。

生命之初

儿童会凭借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深刻印象来建造心灵深处的自我。尤其在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里,他们更是如此。在婴儿期,人类凭借自身特有的内在力量形成伴随终生的人格特征。

环境是新生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出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婴儿应该与母亲尽可能地多交流、接触。

第二,婴儿在母体中的环境是安静、黑暗、恒温的。

第三,抚摸和挪动婴儿也应该遵循严格的规定。

第四,抱起婴儿的方式也有所改变。

“成人越富越好,儿童越贫穷越好。”这种说法其实并非毫无道理。

感觉器官的发展规律

最近,科学已经证明,婴儿的眼睛不只对光线敏感,而且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他们会不停地用眼睛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信息。

吸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周围环境给儿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变化,并最终使他们的大脑与周围环境产生趋同。

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儿童,就应该问一问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婴儿在环境中成长

儿童想要获得某种精神力量,就必须与经常使用这种力量的人在一起。

一个合格的母亲或保姆应该能够发现婴儿对什么事物特别关注,并且应该能尽可能将他们抱到那些物体附近,让他们能够认真观察。

婴儿与母亲是一体的

对孩子的抚养和关爱把母亲和孩子连到了一起。

延长母乳能够使母亲与孩子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这就在无形中为儿童适应社会、完善自己提供了帮助。

儿童的语言发展

所有儿童的语言发展都遵循一个固定的规律。无论儿童在什么地方生活,无论他们所说的语言使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们都有基本相同的语言发展阶段。

语言与人类社会的文明

语言就像使人们之间的一条纽带,它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人类之间要做成一件事,就一定要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这是一个基础。语言是人类使用的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

儿童掌握语言的机制

语言是自然发展起来的,是自然创造出来的。

所有的儿童都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简单发音的阶段、使用单词阶段、熟练地使用语法和句法的阶段。

成人只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母语,儿童却可以建立起来某种语言机制,并熟练地学习自己听到的语言。

语言的爆发式发展

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机制在大脑完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开始。 发展完成之后,它就成了大脑的一部分。

进展不是慢慢发生的,而是通过跳跃的方式呈现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时候不是一字一句地慢慢进行,而是会有“爆发现象”。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儿童生活在其他的一些有文化的环境之中,人们的词汇量特别大,他也会一步步发展到这个水平。

我们一定要注意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无意识活动,而另一个是此后的有意识过程。

语言对儿童的召唤

某种程度上上,听觉器官和心理上的神秘力量相关。而儿童正是通过这种神秘的力量无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语言的。

中枢神经与语言的发展

运动部分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原因可能是接收语言促成了儿童表达语言器官的发展。

两个中枢是语言整体机制的一部分,自然界就是利用这两个中枢来实现语言的发展。

语言器官

语言器官本身也形成了复杂准备工作的又一个部分。 耳朵是语言的听觉器官,它成型于母亲子宫内的特殊环境。

儿童体内的语言机制

我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儿童体内的这一复杂机制只能对语言做出反应,为自己进行表达做准备。 由于自然把这些神经中枢区别开来,让他们只对语言敏感,从而让儿童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的学习。语言机制是一种专为语言而出现的。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首先,儿童要学习事物的名称。

作为长辈,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孩子身上那些所谓的缺点,如果我们爱着孩子,我们就应当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儿童学习语言的动力

儿童开始意识到语言同他身边的事物是相关的。他越来越有希望掌握语言,也越来越有意识地掌握语言。

儿童会因为这种无能为力的状态而感觉非常沮丧,于是他们在潜意识里就开始加紧学习语言,而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讶的。

语言并不是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唯一形成的东西,同一时期形成的还有条理感。

发展障碍的影响

恰恰是成人常常妨碍儿童,称为造成儿童不正常的罪魁祸首。教育儿童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教育。

儿童是白纸

对语言发展的分析

2 岁后不久有两个爆发期,一个是词汇的爆发阶段,一个是思想的爆发阶段。在这些爆发之前,必然有一个准备阶段。

因为成人听不懂儿童所说的话,这一时期的儿童常常会表现的容易发怒。

阻碍儿童发展的影响

爆发准备期是困难的。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得到适当的照顾和理解,他们就可能要出现心理创伤和成长衰退。

当语言爆发期开始的时候,儿童一定要去使用语言,之后儿童就会把他们的思想用符合语法形态的句子表达出来。

成人式罪魁祸首

教育儿童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教育。

如果他们表现出发怒,结果可能反而会更好一些,因为发怒表示他们已经具有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今后的发展也许就会正常。

了解儿童的思想

同那些爱抚他们的人相比,儿童更喜欢可以理解他们语言的人。

所以小朋友要和同龄或差距不大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是一直和大人一起玩。

  • 人生的初始两年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 婴儿有一定的心理潜能,对此,我们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 儿童特别敏感,一点点粗鲁的行为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关系到他们的一生

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儿童依靠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来使自己的心理得以完善,进而凭借心理来对运动产生影响。

人体的结构与关系系统

大脑、感觉器官和肌肉应该协调地进行工作,每一部分都不能忽略。要发挥大脑的作用,我们就必须同时把其他部分也发动起来。

心理和大脑的发展依赖于运动

现在,我们所犯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将运动跟其他功能割裂开来对待。把身体和思想分开来考虑,就破坏了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一种连续性。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才发现,儿童的发展使通过运动来实现的。

矛盾的和谐

假如我们重复进行一种运动或者进行一项新运动,相反力量的肌肉就会更和谐。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和谐,而是矛盾的和谐。

辩证法!

运动对人发展的意义

人的工作使自己思想的外在表现,而与此同时,这也使他的内在运动潜能得以发觉。

运动服务于人的整体,服务于人跟外界的联系。

智力与手

儿童最初学会的筼筜动作是抓或拿。在抓的动作出现以前,儿童把注意力发在手上。原来的潜意识理解能力现在已变为有意识的了。

四肢的发展

手于人的心灵

手直接同人的心理相连,不仅与某一个体的心理相连,而且还同当时、当地的生活方式相连。

只要人的心理存在着某种自由的精神,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其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依靠手的力量。

假如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也能够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可是有了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就能够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它们的性格也会更坚强。

运动发展的两个发面

运动有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它遵循着生物的规律,另一方面它跟人的内心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两种方式都依赖着肌肉的使用。

独立可以使儿童快速地发展,否则儿童的发展将会变慢。

不要为儿童提供过多的、没有必要的帮助。如果儿童想要独立行走,我们就应该允许它们这样做,因为所有的发展力量都应该通过实践而得以发挥,在具备了基本能力以后依然需要实践来提供帮助。如果儿童已经真正独立了,成人的帮助就会称为一种阻碍。

手与脚的联合

儿童的活动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让儿童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并坚持完成它,是很重要的。

1 岁半儿童的模仿

我们已经知道,理解是儿童模仿行为的必要前提。 以前我们以为为了让儿童更好地模仿,成人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做事。这就是成人的全部责任。可是,儿童的模仿跟成人的完美没有关系。成人的责任是在儿童开始模仿之前,为他们做好准备。

事实是,儿童在模仿的时候一般会超过他们的榜样,比榜样做得更好、更精确。

源自内心的活动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

儿童的这些行为没有神秘明显的外在目的,只是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自身协调能力的机会。

2 岁孩子的走路需求

我们之所以觉得儿童不能走很远的路,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要求儿童要跟我们同样的步幅、步调行走。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

儿童并不是想到某个地方去,他们只是想走走而已。

成人与儿童对走路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态度。

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儿童的行走视为一种探索,应该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儿童需要多到户外行走,看看他们喜欢的事物。

从创造者到劳动者

3 岁之前是儿童形成各种能力的阶段,3 岁之后是儿童发展这些能力的阶段。

无意识的创造者

在精神胚胎阶段,儿童各种不同的能力进行着独立的发展,比如语言、手的运动、腿的运动等等。

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起 3 岁之前发生过什么。

到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儿童就获得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3~6 岁是“玩的年龄”

儿童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另一种发展类型,也就是去完善他们之前获得的东西。

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表现出非常忙碌的样子,不停地用手做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了。 他们热切地渴望自己能够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探索世界,因为儿童更进一步的心理发展也在这个阶段开始了。

儿童真正需求的,却并不是这些玩具。到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应该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真实事物。

被遗忘的儿童

在儿童心里,这些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相似的各种物品比玩具更有意思。小桌子,小椅子,小盘子,小扫帚等等。

快乐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一个人应该通过教育获得能力和性格上的独立。

文化与想象

儿童的本能要求他们适应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而这也需要依靠儿童内在的不懈努力。

书写爆发期

他们使用手,一方面是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知识。

在旋转成人为他们提供的行为方式时,儿童应该是自由的。

儿童首先做到的是发出声音,然后进行音节的发音,接着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的发音。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在第二阶段帮助儿童。

儿童在第一阶段(0~3 岁)以无意识状态学习语法,而现在他们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完善。

这是儿童词汇量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好像对学习新词汇充满了渴望。如果得不到帮助,他们的学习就会进行得很吃力。

词汇和想象力

儿童学习语言得最佳时间段是 3~6 岁。

当我们教孩子新词汇的时候,最好把这些词汇跟实物或孩子的户外活动相结合,让新词汇跟孩子的实际经历相呼应。

儿童提出的问题

这一年龄的儿童充满了好奇,经常要求成人为他们解释很多事情。

反复的行动

儿童想知道的事情很多,他们总是乐此不疲。

一旦有事物引起儿童的兴趣,他们就会反复不停地做这件事。儿童做这些事情的真正目的是要满足一种潜意识的需要,而他们表面的目的只是一个刺激自己行动的基点。

5 岁之前对儿童极为关键

儿童的本能要求他们适应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而这也需要依靠儿童内在的不懈努力。

3~6 岁这个年龄段也是儿童的口音定型期。

想象力和抽象能力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觉教育呢?感觉是人与自然交流的通道。

想象力和抽象能力是大脑的两种重要能力。

准确性和稳定性

做事情首要的是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要把它做精准,还需要儿童付出努力。

儿童在出生后有一个特别的心理阶段,他们向周围的社会群体进行吸收学习,形成一种被认可的模式。

创造性

在出生后的一段时期,人是通过从环境中吸收、学习来逐步完善自己思想的。于是,大脑就形成了一个基础,由此把独立的个体变成适合其种族群体要求的一员。不同的群体都有各自的连续性,人类文明就因此而逐渐形成并且不断地传承下去。

新生个体只有具备了某种创造性能力,那些非先天性的技能才会得以发展,并以社会模式进行逐步的发展。

儿童性格的形成

儿童是通过一系列的个人努力才实现了性格的发展。儿童所做的努力主要由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决定,与外界因素没有关系。

针对儿童的性格研究

教育不仅包括在智力方面和实践方面对人进行的培养,某种未知性格的养成也必须纳入教育的范围。

我们的工作必须从儿童出生开始,从他们的个性和性格还没有形成时开始,直到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完成发展。 因为人生旅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障碍,这些障碍又会对人们的心理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

儿童性格的阶段特征

我们都知道,第一个阶段(0~6 岁)是一个创造性阶段。

在 6~12 岁阶段,儿童开始有了“好”与“坏”的意识。 儿童也具有了初步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最终会促使他们形成一种社会意识。

在 12~18 岁阶段,儿童知道了要爱祖国,意识到了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的民族或种族,也产生了相应的融入感。

儿童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想对儿童在 0~3 岁时形成的缺陷进行治疗,那么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到 3~6 岁这个阶段。如果儿童在 6 岁之后任然留有 3 岁之前形成的性格缺点,那么这些缺陷将会对第二阶段(6~12 岁)产生影响,妨碍他们对正确和错误的认识。

两种类型的性格缺陷

一类是可以克服障碍的、强壮的儿童表现出的缺陷,另一类是在不利条件前面屈服的、弱小的儿童表现出来的缺陷。

虽然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却不正常,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消极的作用。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儿童性格上的一些缺陷是由于成人在他们年幼时(婴儿期)的一些错误做法造成的。

给母亲的建议

儿童应该生活在一个有趣的环境中。母亲不要为孩子提供不必要的帮助。当孩子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们。

严厉与和蔼都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人类需要物质上的营养,但更需要精神上的营养。

如果儿童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善自己的心理,那么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

这些问题都是无法用道德教育来解决的。成人对儿童的各种威胁、利诱也都是毫无用处的。它们都是与性格形成有关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成人的说教,儿童缺乏的个性或个性的不足都会自然消失。

让儿童获得正常发展

当儿童被新的环境所吸引,具有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时,它们具有的所有能力就会结合起来,他们的性格也会由此趋于稳定,偏离正轨的性格也会得到回归。

自由和纪律

我们是通过给与儿童自由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的。j

只要将儿童放到一个能够让他们进行有序活动的环境中,就能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纪律。

我们只要把这个孩子放到一个为他们准备的环境中,让他们做一些具有目的性的事情,就足够了。 当儿童开始专注于某件事之后,他们所有的缺陷都会随之消失。

集中注意力

儿童正常的特征:集中精力、工作、守纪律、易于相处,融入社会。
儿童不正常的特征:任性、混乱、胆小、懒散,反社会。

当儿童开始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会从不正常到正常。儿童所有的缺陷之所以能够得到纠正,都应该归功于儿童自己,而不是成人。

儿童的正常和不正常特征

儿童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要通过集中注意力,运用手做事来完成。 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做各种事情的环境。

工作是爱的外在表现

如果仅认为自由仅指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再被权威所约束,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这种自由只是对压迫的一种反抗。

儿童的正常发展源于专注地工作。 我们要有目的地向他们提供一些他们所需要的用具,来满足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所有指向。

为了能够真正帮助儿童得到发展,我们不能随意为他们选择他们要使用的物品。 物品的选择应该以儿童的兴趣和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个性为原则。

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

儿童的性格不是由成人教出来的,而成人能够做的只是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让他们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而不受打扰和阻碍。

儿童塑造自己的性格

抓住建立性格的时期

人都有一种自我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或许是潜意识种存在,或许是模糊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为追求完美的倾向所吸引,从而不断地进步。 特别自信的人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抵抗各种各样的诱惑。

去除教育的认为因素

我们应当把那些人为的限制去除掉,去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

在恰当的时间提供促进自我完善的帮助。

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

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特有的兴趣,推动着儿童去完成他们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项创造性的工作。

儿童的专注

能够集中注意力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儿童有了一定的专注能力之后,他的韧性也会随之出现。韧性,或者说一种持久的耐力是人类的又一个性格特征。

自然的规律

儿童的占有心理

正常的儿童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对事物进行选择。

儿童的占有欲会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经常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儿童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会扔掉甚至弄坏它们,好像它们天生就有一种破坏欲。

占有心理的第二种类型正是努力了解事物的工作方式,并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着。

对知识充满好奇和获取的热情,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占有心理,儿童会在这种心理的引导下推开知识的大门。 好奇心是激发科学研究的动力。在学校,占有心理转变成了一种爱护的情感。

说教无法防止孩子破坏东西。专注地工作能把知识和爱传递给孩子,能挖掘孩子内心深藏的美好。

对于人类来说,重要的不是物理学、植物学或者手工品,而是人类的内在精神意志,它需要不断地被完善。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如果我们让儿童自由选择,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儿童就是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社会经验的。这种经验的累积有助于儿童正确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环境和社会生活

集中注意力是儿童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儿童一生性格形成和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儿童周围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除了儿童自己,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校就是一个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地方。

儿童的选择都是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东西。

社会秩序的培养

向儿童提供过多的物品,会造成他们的混乱。

儿童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应该客观地研究儿童的行为,因为我们对儿童行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特殊的分班方式

有 6 个不同年龄孩子的妈妈会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妈妈要轻松一些。一个孩子比较难以对付不是因为他们烦人,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伙伴。

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是社会生活的魅力所在。 把人按照年龄分隔开是一件非常冷酷而又不符合人性的做法。对儿童也是一样。将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在一个班级里才是最重要的分班方式。

年龄是儿童在生活中形成各种不同性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的真正秘密

儿童在潜意识里对他人的需求非常尊重,不会给予他人不必要帮助。

如果我们能够充满爱心地抚慰那些缺乏道德的人,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地教育罪犯,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

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有保护动物的倾向的。

社会的凝聚力

儿童也会逐渐感到自己的行为就是群体行为的一部分。他们会全心全意地进行工作,而不只是停留于感兴趣。

儿童的整体意识

儿童也会逐渐感到自己的行为就是群体行为的一部分。

团体意识不依赖于竞争,它是自然的产物,它的获得也不是以灌输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取得的结果。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时,“社会综合体”就会出现,而这时,个体就将更多地从群体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出发。

群居的本能

人有一种本性的需要,就是在群体种生活,这是自然现象。

社会组织与凝聚力

凡是想违反自然规律的人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同样,成人也不要去控制儿童个性的创造力。

儿童在“精神胚胎”时期的特征不是人工的产物,也不是智力的成果,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延续下来的心理特征。

无知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敌人。

让儿童的社会意识自然地发展

对比自己强的人,儿童是崇敬的。

成人还有另一种不好的行为,就是常常干扰儿童日常生活种的正常工作。

3~6 岁的儿童,其发展由自然规律来决定,而不是由外部的说教来决定。

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

错误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想追求完美就必须首先注意自己所犯的错误,然后改正错误,这样我们才能完善自己。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纪律是必须的。如果我们想让儿童拥有自由活动的权利,让他们在我们创建的环境中通过自由的活动获得经验、发展自己,我们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纪律。当儿童开始能够集中注意力工作,纪律的重要性就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所有表扬和批评的话都只会削弱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想要提高儿童的能力,需要持续地练习和不断地获取经验。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承认这一事实就已经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每个人都应当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所作的事情是否正确。

学会“控制错误”

如果我们无法自己改正错误,就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

让儿童自由地活动,并不是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完美的了,而是要让他们在自由的活动中认识自己能力的不足,这样才能激励儿童拥有一种努力工作的愿望。

儿童的服从

儿童的服从意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以一种自然的、不期而至的方式出现的。

意志和服从的关系

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意志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其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大自然赋予了儿童成长的任务,因此儿童的意志促进自身的成长,帮助他们发展各项潜能。

成人不要妄图取代上帝的位置

儿童心理的塑造是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状态下进行的,而它的塑造者不是母亲,也不是老师,当然更不是什么建筑师。

事实上儿童的意志只能通过运用自己能力的方式来发展。

儿童的心灵正在进行着创造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比任何老师和父母的工作都要珍贵的多。

意志是心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从则是在意志的基础上产生的。“服从”一词在这里有了新的含义。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个人意志的升华。

服从的 3 个阶段

服从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表现,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特征。儿童的服从意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以一种自然的、不期而至的方式出现的。

但是大量事实也清楚地表明,人类具有了过剩的服从意识,这恰恰是导致人类大量地走向毁灭的原因。

服从意识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其他方面的发展过程基本相同。

服从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听话,有时不听话,看似有些反复无常。

对于 3 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命令不符合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是不会服从的。

如果儿童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连自己的意志都还不能服从,他们又怎么会去服从别人的意志呢?这就是儿童时而听话、时而不听话的原因。

服从的第二个阶段:儿童随时可以服从命令,在控制自己时不再有障碍。

服从的第三个阶段:儿童好像急于接受和执行他人的命令。

当意志的发展进入最后阶段,儿童具有了一定的服从能力,这种服从能力又促进了儿童服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纪律性和老师

我们永远都要记住,内心深处的那种纪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而为这种纪律性的形成指明方向就是我们的任务。

老师遇到的问题

实践经验是最可贵的。

唤起儿童内心的纪律性

儿童的智慧和纪律正等着我们的呼唤,它们会醒来。

缺乏纪律性造成的异常

第一种类型,主动行为异常。

只要为儿童提供一种有趣的形式或者方法,使儿童能够进行正常的协调运动发展就可以了。

第二种类型,不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物体上。

空想远离我们的现实世界,这种发展状态并不是正常状态。

当儿童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事物上的时候,他就能够渐渐地恢复健康,各种功能也会渐渐地正常发挥出来。

第三种类型,模仿的倾向。

管理好整个班级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管理的班级出现混乱的局面,在他要离开班级的时候,他会提前对儿童进行一些指导,以免儿童在没有人管束的时候变得混乱。

纪律性的脆弱

如果儿童内心那种强大的、促使他们性格和心理发育的本能行为没有觉醒,儿童就不可能进行工作。

给儿童自由选择的机会

只有他们有了自我感知的能力,并且可以静下心来去做事情的时候,儿童的心理才算是成熟了。

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儿童的注意力还不能集中状态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不要打扰儿童的工作,而要让儿童的心理获得自由的发展。

而与儿童来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特别令他们高兴的事。

儿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与外界进行隔离,在这之后他们形成了一种坚毅而平静的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人充满了爱。与此同时,儿童还获得了自我牺牲、工作规律、服从等一系列优秀品质。

老师的鼓励

儿童有一种本能,他们总是遵从着自己内心的要求,这能够保护他们精神上的隐私。

当儿童对自己的工作有充足的信心,他就不再去寻求别人的鼓励了。

老师的准备工作

只有在实践之后,老师们才会知道怎样才能不去打扰儿童。获得这种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把它提到心理的高度上。

老师的主要工作

第一个方面,做环境的保持者和管理者。

关注环境是老师的首要责任。

第二个方面,吸引孩子。

第三个方面,不要干扰孩子。

不要用任何方式去打扰儿童。比如老师从孩子的身后走过,随口说一句“好”。当儿童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像他们不存在一样,可以用余光对他们进行观察,但不要打扰他们。

只有在实践之后,老师才会知道怎样才能不去打扰儿童。

我们并不是在为儿童的身体进行服务,我们知道,如果儿童要得到发展,这些事情他们都要自己去做。

对孩子的爱

爱具有两个层次。我们常说对孩子的爱指的是照顾他们、爱抚他们的爱。孩子激起了我们心中的爱,我们又把这种爱赋予他们。我们和儿童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作者说的爱跟这种爱完全不一样。这个层次上的爱并不是一种私人的、物质上的爱。我们应该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这种服务的实质是为儿童的精神服务。

老师的贡献

老师没有在孩子身上直接行使自己的权威,而他们促进了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这就是他们工作的价值体现。

我们的原则

从较高的教育水平上来说,公正的确属于精神领域。它能够保证每个儿童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展。这里所说的公正就是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帮助,使他们的精神境界进行全面的发展。

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儿童可以建立一个具有秩序的社会。

不断提高正是生活的一种规律,而儿童就是搭高楼梯的人。

爱及其源泉——儿童

每个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拥有爱的天赋。如果儿童发挥出自身的爱的潜能,人类将会取得难以估量的成果。

为了儿童的聚会

这就是儿童的力量,它能够促进人们的团结,无论人们属于什么政治或者宗教团体,他们都会非常热爱儿童,会与儿童非常亲近,爱是这种力量的基础。

爱的源泉

和儿童一起生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温和、亲切,人们也不会相互猜测与华裔。

人们热烈地呼唤着爱,但这并不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影响。爱以及对爱的渴望是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东西。

爱的力量

我们把爱的力量称为宇宙中最为伟大的力量。其实,把爱称为力量并不恰当,因为它并不只是一种力量,它还是一种创造。

什么才是爱的本质呢?爱是伟大的,是高尚的。

“爱是一种持久的忍耐,是一种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做羞耻的事情,不矜持;爱是不谋取私利、不存野心、不发怒、不做恶事;爱是坚持真理与正义;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包容、信任、期望和忍耐。” 这些话仿佛是在描绘儿童的“具有吸收力的心灵”。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够明白一点,人类创造了社会,而“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正是社会的基础。

人类的爱是永恒的

婴儿长大以后,母亲的爱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延伸到家庭以外。当某种愿望使我们受到触动,爱就会立刻把人们团结起来。

爱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特殊礼物,它具有某种目的。

大自然把爱赋予了人类,而不是赋予环境,要想研究爱,并发挥爱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要去关注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