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以下内容摘自《娱乐至死》:
乔治·奥威尔写了《1984》,阿道斯·赫胥黎写了《美丽新世界》
奥威尔所担心的,是书籍将被禁止流传;
赫胥黎所担心的,是书籍根本不用被禁止,因为人们将自发的不再读书;
奥威尔所担心的,有人将剥夺我们获取信息的权利;
赫胥黎所担心的,有人将给予我们太多信息,使我们只会被动接受、无法自拔;
奥威尔所担心的,真相将被隐瞒;
赫胥黎所担心的,真相将被无关的汪洋所淹没;
奥威尔所担心的,我们的文化将被禁锢,成为一片荒漠;
赫胥黎所担心的,我们的文化将因琐碎的杂草丛生,大众为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痴迷。《1984》中,政府用制造痛苦的方法来支配大众;
《美丽新世界》中,政府用制造娱乐的方法来支配大众。
在奥威尔看来,人类将毁于自己所憎恨的东西;
而赫胥黎认为,人类将毁于自己所迷恋的东西。
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思,有的国家像 1984 里面描绘的,有的国家像美丽新世界里面描绘的。在我看来,显然后者更可怕,大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失去了自我却丝毫不知。而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更像是后者,或者说,在一步步的向后者逼近。
- 写这段话的时候是 2015 年,现在想想,也很可能转向前者。2023 年底。
什么是自由?保持独立的思考。不管在什么样的世界,保持独立的思考都是第一位的。
美丽新世界否定了人自由的意志,一切思想都是被设定的。
站在 1984 和美丽新世界之外去读这两本书,人们可能会无法接受活在 1984,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丽新世界,因为那个世界看起来没什么不好的。在那里,物质极大丰富,犹如想象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那个世界依然有特权,统治阶级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人们从出生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是高等的,做着让 们觉得优越的事情,不过不管什么阶层,吃一颗唆麻就能体会幸福了。
吸食唆麻,就是在那个世界逃避一切的方式,还能体会到幸福。人们真心是娱乐至死,不去思考,不去想任何除了被设定以外的事情。野蛮人的妈妈天天做着培养相关的工作,但是不知道什么是化学试剂,读的书也就只有守则、操作指南这类玩意。只要做了分配的工作,就能得到任意想要的东西,还能有唆麻让人幸福,人们为什么要去思考呢。活着就是为了去娱乐,野蛮人的愤怒就是大家娱乐的点。这和我们的世界很像了,大多人刷微博、刷朋友圈,在消费着他人的故事;很多人每天除了工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除了娱乐,其实也没有做什么有用的事情,毕竟,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美丽新世界,像那个自愿到小岛上写作的 主动去寻找更高的追求的人,永远都只是一小撮人。
构建的美丽新世界,统治阶级让人们活在幸福之中,不主动思考来达到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不知道比 1984 高到哪里去。当然,两个作者都有着深邃的思想,写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东西,完全是由当时所在的环境决定的。
伯纳,一个可怜的 ,个头比正常的 小,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他对美丽新世界的抵抗,只是因为自己想得到关注罢了,和那个自愿去小岛上写作的 有着本质的差别,当他因为野蛮人得到应有的尊敬和礼遇之后,也开始维护这个美丽新世界了。现实生活里面,这种人也是很多很多的。
两本书有个共性,就是屏蔽了过去,屏蔽了历史,印证了那句话:掌握了现在的人,掌握了历史。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过去,更为了满足现在,谋划未来。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无一例外。
阶层固化问题。美丽新世界,阶级在出生就被设定了。在那里,人们完全没有进取的动机啊,不管日子过得怎么样,吸食一下唆麻,爽翻了,谁还去管什么阶级不阶级呢?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同时,媒介取代了信息,人们不需要去思考,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理解力,也就不会去思考去理解阶层问题。现实社会,虽然阶层固化也越来越严重,但是,人们还是有进取的想法,对阶层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阶层流动还是存在的。不过基于媒介的干涉,娱乐的低层次,人们慢慢地也不关心这个问题了,这真是一个问题。
人们会反抗 1984,因为那个世界里面的东西是我们讨厌的,但是人们不一定会反抗美丽新世界,因为那个世界里面的东西是我们喜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写了些所谓的指南,让大家警惕起来,不要走向美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