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这本书是 2015 年读的,当时端着 Kindle(吃灰多年了),每天读一点不知不觉也就读完了。以下是当时做的笔记(真的是用笔和纸写的笔记),现在总结成“电子版”。
这本书从光学讲起,微粒说(牛顿等人),波动说(胡克等人)。由于牛顿的权威性,微粒说统治了约百年时间。波动说由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菲涅尔等人的贡献打了翻身仗,不过致命伤挺大的,引入了以太这么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看到这里,我觉得,相比时间简史这种科普书籍,这本更像是物理史方面的东西而不是“科普”。书中穿插了些小故事,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谁又愿意听人扯物理八卦而不是娱乐圈八卦呢。
普朗克沉下心,6 年时间,“无意”中发现了量子,即将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发起挑战。这本书还用了通俗的语言解释了量子——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很小很小,但是不能再分了。终于有点“科普”的意味了。
在普朗克提出(1900 年)之后的若干年,发展很慢,直到爱因斯坦于 1905 年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的文章(那年,他有好几篇伟大的论文,这是其中之一),该理论才有了进步。1913 年,玻尔利用量子假说解释了原子模型、光谱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量子学说进入了“青年”,但是距离人们接受他还有一段路要走。同时,随着量子化的发展,光的“波”“粒”第三次大战即将到来。
原子模型被完善,各种实验证明量子的正确性,量子学说将要大爆发,同期,“粒子”学说后院起火,德布罗意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说电子是一种波。三次波粒大战被推向了高潮。不管是哪种学说,都不能说服所有人。另一方面,海森堡和其他几个人发明了矩阵力学,把量子又往前推了一大把,曙光就在前方。
时势造英雄。在物理大发展的年代,物理学家稍不留神就跟不上节奏了。但一旦有什么突破成果,往往又再促进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进一步快速的朝前发展。一个个闪耀的物理学家顺势而出,创造着新纪元。
薛定谔创造了波动方程,阐述了量子力学,与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是前者的解释是波,后者的解释是粒子。波恩对波动方程给出了相对正确的解释,波动方程描述的是粒子在某个空间位置出现的概率。就此,很快,物理学又引入了新的概念——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理,玻尔提出的互斥原理,加上波恩的概率解释,哥本哈根学派理论的三驾马车到齐了。
物理属性依赖于观察的方式,是波还是粒子,取决于人们观察这个事物的角度。这是物理,更是哲学。
玻尔和爱因斯坦三次华山论剑,玻尔大获全胜,量子物理日益壮大。不过,关于其物理意义的解释,就不那么顺利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弱点在于“观察者”,如何鉴定他,由此诞生了比薛定谔还出名的薛定谔的猫。而后,有用“意识”去解释的,这简直解释玄而又玄的东西,到了哲学范畴。
在物理学界,如何解释一个理论不是鉴定这个理论的标准,而是这个理论能否去预测未来,那些未知的事实。
贝尔,站在爱因斯坦这一派,搞出了贝尔公式,等价于爱因斯坦向往的那种经典的一切都符合因果律的物理。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EPR 实验越来越精确,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贝尔公式,预示着爱因斯坦是错误的。是的,上帝是掷骰子的。
还有一些关于量子物理的解释,有些很玄很扯的,靠谱的有什么多宇宙了,退相干理论等等。但是,都无法说服所有人。
量子力学确立并应用了近百年,深刻的变革着世界的方方面面。毫无夸张的说,今日的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等等,都有着量子力学的功劳。我们无法说 20 世纪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谁更伟大,但若说应用之广泛,影响之深刻,必定是量子力学。
量子方面最新最时髦的进展:弦,超对称下的超弦,粒子之间有一根弦,粒子共振产生的各种效应。超弦理论最新的进展是世界有 11 个维度,它能否或成为万能理论呢?量子史话就此结束,未来还等待人类去探索。
本书外送一篇海森堡之谜。他作为德国原子弹计划的领导者,高尚的品质还是算错了导致失败呢?事实是后者,虽然他为了他的荣誉,极力表达自己是高尚的。究其本质,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经历了二战的普通人。不管怎么样,人们应该记住他,记住他的贡献,建立了量子力学。